高中语文导学案——声声慢
【课题】《声声慢》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2.体会叠词的韵律美。 3.了解李清照的人生际遇,理解词人孤寂悲凉的感情。
【自主先学】 1.知识链接: (1)李清照(1080—1155),号 ,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代女词人, 派代表。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 ”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失散。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相关背景资料: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知书达理、温婉贤惠。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大学士赵明诚为妻。夫妻二人情趣相投,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诗词唱和,生活和谐美满。李清照前期的诗歌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曲折含蓄,清新明快。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言清新别致;《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则通过相思之情的描写,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后期:靖康之变,金侵入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而改变。她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赵明诚在赴官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后来李清照改嫁给张汝舟,想要有个安稳的家庭生活,谁知张汝舟只是觊觎李清照的金石玉玩。因此李清照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李清照被判刑两年,她的金石玉玩也被官府搜刮了。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因此,李清照后期的词凄婉哀凉,多写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词,把握此词的情感基调。
【合作探究】 1.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全词的主旨句是那一句?(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2.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那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达她的愁绪?并从中选取一个意象谈谈你的理解。
3.词人为何说雁是旧时相识?看到大雁南来北往,伤心什么呢??大雁在这里有什么象征意义?
4. 词人这满腔的愁绪是从何而来的?
5. 词一开头就连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词有何妙处?
6. 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比较阅读】 如梦令(一)① 李清照 常记②溪亭日暮,沉醉③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④,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是一首追忆诗。她遭受了重大变故,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②常记:长久记忆。 ③沉醉:大醉。 ④争渡:这里指用力划船渡过。 1.这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2. 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检测反馈】 《同步练习》相关练习 【作业布置】 背诵这首词。 【小结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