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导学案——蜀道难
【课题】《蜀道难》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领会诗歌奔放磅礴的气势和宏伟豪迈的情感基调。。 2.品味诗人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 3.理解诗人伤时忧世、关注国事的崇高情怀。 4.背诵这首诗歌。
【自主先学】 1、知识链接: (1)李白(701—762),字 ,号 ,又号“谪仙人”,汉族,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人,是 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李白“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好剑术”“十五游神仙”。20岁后漫游蜀中,登名山,访大川。26岁为实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宏愿,漫游大半个中国。42岁因推荐长安,“仰天大学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贺知章叹称“谪仙人”。三年翰林供奉,认清宫廷现实后清还,开始了“十年客梁园”的漫游生活。55岁参加永王李璘之乱,下狱长流夜郎,途中遇赦。61岁请缨杀敌,因病折回,次年病故。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2)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②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③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④注重艺术效果:异国青岛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2、朗读课文,正音正词。 噫吁嚱( )( ) 鱼凫( ) 石栈( ) 猿猱( ) 峥嵘( )( ) 扪森( ) 扶膺( ) 喧豗( ) 砯崖( )崔嵬( ) 吮血( ) 3、疏通文意: 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读通文意。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1. 全诗共分为几层?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2. 第一层用哪些事物来表现蜀道之高危?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第二层塑造了哪些形象来展示蜀道之险峻?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含义是什么?三次出现有何作用?
【思考探究】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1.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2.阅读《行路难》,体会《蜀道难》和《行路难》的情感和风格。
【检测反馈】 《同步练习》相关练习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小结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