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南通卷)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南通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把诗歌、绘画、书法、篆刻完美 ▲ 起来,一幅传统的文人画才算完备。诗、书、画、印 ▲ 又互相映衬,令人回味无穷。从唐宋开始,这种创作特色为画家和欣赏者所普遍接受,其对中国画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当代水墨写意画正是与传统文人画 ▲ 的。
A.结合 相辅相成 一以贯之 B.融合 各得其所 一以贯之
C.结合 各得其所 一脉相承 D.融合 相辅相成 一脉相承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住建部将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步伐,推进国有租赁企业建设的进程,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引领和调控。
B.中国当前正从生产低端、廉价产品的加工厂向为世界提供先进、优质装备的重要基地升级,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正在悄然提高。
C.电影《芳华》不仅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还在专业影评人票选的《2017年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中被获评“年度最受关注影片”。
D.高校应及时收集、发布国际组织的招聘信息,通过项目推介、组建社团等方式,为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提供相关服务。
3.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条条大路通罗马 B.巾帼不让须眉
C.当家才知柴米贵 D.初生牛犊不怕虎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美感作为感觉,是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不能超脱的诗人,总是执著于某一些特殊的对象。他们的心灵固结在美感上, ▲ 。 ▲ , ▲ , ▲ 。 ▲ , ▲ 。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最大的祸害莫过于执著于某些特殊的对象了。
①他们不能成为美感的主人 ②他们的美感又固结在这些特殊的对象上
③美感就失去寄托 ④反而让美感受对象的役使
⑤心灵就会遭受致命的打击 ⑥一旦丧失这些对象
A.②⑥③⑤①④ B.②③⑥④①⑤ C.⑤②①④⑥③ D.⑤①④②③⑥
5.下列语句描写的内容与使用场合对应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音乐室:阳春白雪虽然和寡,流水高山但觅知音
②科技馆:究古今往事之踪迹,昭人类社会之兴衰
③书画室:心驰山水一窗闲情,笔走龙蛇满室墨香。
④档案室:纳百川之流成大海,通千古之典显文才
⑤实验室:纸上得来始终觉浅,绝知此事定要躬行。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遁石先生传
翁姓王氏,讳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父彦达,有隐操。祖广东参议性常,以忠死难。朝廷旌录彦达,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悉取其先世所遗书付翁曰:“但毋废先业而已,不以仕进望尔也。”翁闭门力学,尽读所遺书。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因去从四明赵先生学《易》。赵先生奇其志节,妻以族妹而劝之仕。翁曰:“昨闻先生‘遁世无闷’之诲,与准请终身事斯语矣。”赵先生愧谢之。
先世尝得筮书于异人,翁暇试取而究其术,为人筮,无不奇中。远近輻辏,县令亦遣人来邀筮。后益数数,日或二三至。翁厌苦之,取其书对使者焚之曰:“王与准不能为术士,终日奔走公门,谈祸福。”令大衔之。翁因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不归者年余。时朝廷督有司访求遗逸甚严。部使者至县欲起翁。令因言曰:“王与准以其先世尝死忠,朝廷待之薄,遂父子誓不出仕,有怨望之心。”使者怒拘翁三子,使人督押,入山求之。翁闻益深遁,坠崖伤足。求者得之以出。部使见翁创甚,且视其言貌坦直无他。翁亦备言其焚书逃遁之故。使者悟,始释翁。见翁次子世杰之贤,因谓翁曰:“足下不仕,终恐及罪,宁能以子代行乎?”不得已,遂补世杰邑庠弟子员。而翁竟以足疾得免。翁谓人曰:“吾非恶富贵而乐贫贱;顾吾命甚薄,且先人之志,不忍渝也。”又曰:“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因自号通石翁云。
翁伟貌修髯,精究《礼》《易》,著《易微》数千言。尝居秘图湖阴,遇“大有”之“震”,谓其子曰:“吾先世盛极而衰,今衰极当复矣。然必吾后再世而始兴乎?兴必盛且久。”至是翁没且十年,而世杰以名儒宿学膺贡,来游南雍。大司成陈公一见,待以友礼,使毋就弟子列;命六堂之士成师资之。俨忝与同舍,受世杰教益为最多,而相知为最深,因得备闻翁之隐德,乃私为志之若此。 (选自《王阳明全集》,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先生愧谢之 谢:道歉 B.令大衔之 衔:接受
C.有怨望之心 望:怨恨 D.俨忝与同舍 忝:愧,有愧于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旧时指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也用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面。作者在王与准的名字前加“讳”,以表示对他的尊敬。
B.筮书,古代记载占卜方法的书。王与准从异人那里得到筮书,并利用空闲时间加以研究,替人占卜,连县令也多次派人请他去占卜。
C.邑庠,文中是县学的代称。部使想任用王与准做官,王与准逃到山的更深处,坠崖伤足,部使于是补录他的次子王世杰为县学的弟子员。
D.弟子,文中指门徒、学生。王世杰凭借他的名望和才学被举为贡生,他到南雍游学,大司成陈公把他当成朋友,而没有把他放在学生之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4分)
⑵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5分)
9.请简要概括王与准“遁世”的原因。(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①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注:①荛:樵夫,这里代指普通人
10.诗的一二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
11.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⑵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吾师道也, ▲ 。(韩愈《师说》)
⑷桐花万里丹山路, ▲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⑹桂棹兮兰桨, ▲ 。(苏轼《赤壁赋》)
⑺ ▲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拿枪的人 [美]奥斯卡·希斯戈尔
我的枪指着他们9个人不知已经多少个小时了。20天的海上漂流,我差不多一直坐在救生艇的尾部,在那儿我可以用枪瞄准控制住所有的人。从他们愤怒的目光里,我知道他们有多恨我!
尤其是水手长杰夫·巴列特。只听他用生硬沙哑的声音说道:“辛德,你是个笨蛋吗?你还能撑多久?你现在就要睡着了!”
我没有回答他。他说的是事实,我大概已经有72个小时不敢闭眼了。我觉得我马上就要睡着了,我知道,只要我一闭上眼晴,他们就会疯狂扑向仅刺的半壶水。
最后半壶水就在我腿边。我们的“蒙塔拉”号船失事后,船长被海浪卷走,剩下我这个三副是船上的最高领导。但现在,我已没有任何身份,任何权威,我只是一个让他们远离这丁点水的残忍的枪手。
暴风雨已经过去了,大西洋的波浪缓缓地起伏,虽然才是上午,但阳光已足可灼伤人的皮肤。我的喉咙也在冒烟。跟他们一样,我也把活下去的希望全放在这一小口水上。我知道,只要我们能期待喝上一口水,就有活下去的理由,我必须尽可能地推迟喝掉这口水的时间。
桨已经停了很久,他们太虛弱了,划不下去了。我面对的9个人已经变成一群满脸胡子、衣衫褴褛、半裸着的野兽,我想我也跟他们一样。有几个人靠在船舷上睡觉,其余的人紧盯着我,准备等我一合眼就跳过来。
杰夫·巴列特离我最近,这个水手长是个秃顶大力士,不但长相凶很,还一脸伤疤。他曾经参加过上百次的战斗,那些伤疤都是在战斗中留下的。他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其他人的目光也一刻没离开我脚下的水壶。
巴列特不时嘲讽我:“傻瓜,你为什么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都睡足了,而你已经差不多3天3夜没睡了。你不可能再坚持了!
“今晚!“”我坚持说,“今晚,我们就平均分配剩下的水。”
20天前,我们的“蒙塔拉”号军舰遭遇特大暴风雨而沉没。大家奔向救生船时,我挎上了一壶水,并且本能地抓起了我的手枪。除了枪,没有别的办法能阻止巴列特和其他人远离这壶水。
随着船在平缓的海浪上一起一伏,我的眼皮仿佛有千斤重,睡意正向我迅速靠近。我的脑袋耷拉了下来。
巴列特站了起来,而我已经无法再举起枪。我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他会首先抢过水壶,仰头痛饮。到那时,其他人会尖叫着把他撕碎。好了,我已经尽了力,管不了那么多了。
我用尽最后的力气进出一句:“接枪,水手长。”然后,我一头扑倒在船舱上。在扑倒之前,我就已经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我感到一只手在用力地摇晃我的肩膀。我努力睁开眼睛,但我的头怎么也抬不起来。迷糊中,我听见了巴列特沙哑的声音:“三副,张嘴! 这是你那份水!”
我挣扎着坐直了身子,然后看着他们。但是我看不到他们。坏了! 我的眼睛瞎了吗? 他们的形体在我眼前十分模糊,但马上,我意识到我的眼睛没事。现在已经是晚上,海面一片漆黑,头上的星星在快乐地眨着眼睛。我已经睡了整整一个白天。
我把头转向巴列特。此刻,他正跪在我旁边,一手拿着水壶,一手拿着枪对着其他人。
我惊讶地盯着着水壶,他们上午没有喝掉这小半壶水吗? 我抬头看着巴列特那张凶狠的脸庞,这张脸除了冷酷,没有任何其他表情。他一定是猜到了我在想什么。
“你在倒下之前对我说:‘接枪,水手长。””他恼怒地说,“为了这句话,我已经与这些家伙对峙一整天了。”说完,他晃了晃手上那把手枪。“你一旦成为这条船的头儿,”他补充道,“身负指挥的职责并为其他人负责的时候,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与其他人不同了,不是吗?”说完,他拔开了水壶的塞子。
我们漂浮了21个昼夜。在这一晚,我们终于被路过的货船“格劳顿”号救起。
(有删改)
13.文中两处画线句的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
14.请结合文中与“枪”相关的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6 分)
15.小说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角度,有什么表达效果? (4 分)
16.请结合故事情节,探究小说主旨。(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骚人遗韵 朱良志
楚辞的格调是忧郁的,《离骚》者,犹离忧也。楚辞中几乎倾泻着诗人对宇宙人生的热情、焦虑和绝望。王夫之说,《九歌》妙在“婉娩缠绵”,“低回沉郁”。这颇为准确地概括了楚辞悲剧的特点。楚辞的悲,是一种淡淡的忧愁,似淡若浓,似有若无,绵长幽咽,别有一种缠绵悱恻的意韵;但它不是昵昵儿女之语,也不都是慷慨悲凉之声,而是如怨如诉的衷曲。
楚辞的传统,包含着一种永恒的期待精神,一种杜鹃啼血式的期待。司马迁评论《离骚》说:“屈原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这正是楚辞的精神,虽不能实现,却在心灵深处不停地啼鸣,虽九死其犹未悔地等待。因此而构成了楚辞曲折回环的特有体式,一唱三叹,每一顾三回首,每一语必以三语复之。清人刘熙载说:“屈子之缠绵,枚叔、长卿之巨丽,渊明之高逸,宇宙间赋,归趣总不外此三种。”以“维绵”概括楚辞,颇有见地。中国艺术中有一种独特的眷顾意识,就与楚辞有密切的关系。
王夫之曾说,诗要给人“一意回旋往复”的感觉,楚辞有之。
楚辞的感伤含有一种寂寞无可奈何的精神,充满了无可奈何的美。无可奈何是一种性灵的执着,不思量,自难忘;无可奈何是一种性灵的怅悯,放不下,又提不起。人被抛挪到命运无法避免的境地:惜春,而春自离去;悲秋,而秋风正劲;泪眼问花,花儿不语;寄心高飞的征鸟,而乌儿瞬间消失。
这样的无可奈何让人寂寞。白居易读刘禹锡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时,叹道:“后人将无法再作”。此诗妙处即在寂寞。它将一个旧朝子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豁然袒露出来。月光撩拔着,潮水激越着,人无法自已。楚辞的这种寂寞无可奈何之境,在美学上具有很高价值。中国艺术中的楚湘情调多与此有关。清人南田提倡寂寞无可奈何之境,就深得楚辞之风。他说:“寂寞无可奈何之境,最宜入想,亟宜着笔。”在寂寞无可奈何之处,他唤到一种生命的香味,听到了绝妙的音乐。
翁方刚评《九章》说“极尽迷离”,不知述离正是楚骚本色,或谓之有镜花水月的美。迷离恍惚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这不是简单的模糊不清,而是意绪的微茫难明,似有还无,若存若失潇湘的情韵在荒远灭没,楚辞的高妙在迷离忧惚。
楚辞以其独有的感伤气质直刺中国艺术的深奥微妙之处。中国艺术往复回环的回旋之美,打上了楚辞的深深烙印。
(选自《中国美学十五讲》,有删改)
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 分)
18.楚辞“独有的感伤气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6分)
19.从全文看,楚辞对中国艺术产生了哪些影响? (6分)
七、作文(70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中有学问,比中有情怀,比中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