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六国论》知识梳理
《六国论》
一、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厥(jué) 弥(mí) 殆(dài) 洎(jì)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暴霜露 暴—曝,曝露,冒着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倘,倘若
3、暴秦之欲无厌 厌—餍,满足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无—勿,不要
三、古今异义
1、其实百倍
其实 古:那实际情况 今: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
祖父 古:祖辈和父辈 今:指父亲的父亲
3、后秦击赵者再
再 古:两次 今:表示又,又一次
4、可谓智力
智力 古:智谋和力量。 今: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5、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故事 古:前例、旧事 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6、然后得一夕安寝
然后 古:这样以后 今: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
四、词类活用
1、日割月削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2、以地事秦 名词用作动词:侍奉
3、义不赂秦 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4、不能独完 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5、李牧连却之 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名词作动词,自取下策
7、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形容词作名词 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五、实词一词多义
1、兵
1)非兵不利 名词,兵器、武器
2)而秦兵又至矣 名词,军队
3)斯用兵之效也 名词,军事、战争
2、亡
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 动词,丧失,丢失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动词,灭亡
3、暴
1)暴霜露 动词 通曝,暴露,显露
2)暴秦之欲无厌 形容词,凶暴,凶恶残酷的,
4、得
1)较秦之所得 动词,得到,获得,
2)此言得之 形容词,适宜,得当,
3)诚不得已 动词,能,能够,
5、或
1)或曰…… 有人,有的人
2)或未易量 连词,也许,或许,
6、为
1)以荆卿为计 动词,作为,
2)邯郸为郡 动词,成为
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介词 被,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前一个动词,治理,后一个介词,被
7、事
1)以地事秦 动词,事奉
2)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名词,事情,
8、犹
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动词,好像
2)良将犹在 副词,还
9、向
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副词,假使,如果
2)并力西向 动词,朝着,
10、始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副词 起初,
2)始速祸焉 副词,才
六、虚词一词多义
1、而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连词 表转折
2)二败而三胜 连词,表并列
3)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连词,表修饰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连词,表转折
5)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连词,表转折
6)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连词,表转折
7)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连词,表承接
2、之
1)破灭之道也 结构助词,的
2)较秦之所得 主谓间无实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3)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主谓间,取独
4)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结构助词,的
5)侵之愈急 代词,代六国
6)子孙视之不甚惜 代词,代土地
7)此言得之 代词,指代上文所说的道理
8)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前一个代词,代指“秦”,后一个助词,的
9)苟以天下之大, 定语后置的标志
3、以
1)不赂者以赂者丧 介词,因为
2)秦以攻取之外 介词,凭借,依靠
3)以有尺寸之地 连词,译为“才”
4)举以予人 介词,把
5)以地事秦 介词,用
6)洎牧以谗诛 介词,因为
7)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介词,用
8)苟以天下之大 介词,凭借。
4、与
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动词,亲交远附
2)与战胜而得者 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
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连词,和,同,表并列
5、则
1)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连词,就
2)则秦之所大欲 连词,那么
6、其
1)其实百倍 代词,它,指获得的土地
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代词,他们
3)能守其土, 代词,他们的,指燕、赵两国
七、特殊句式
1、斯用兵之效也 判断句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判断句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被动句
5、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 “诛”有被动的意思
6、赵尝五战于秦 介词短语后置
八、翻译下列句子
1、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和秦都是诸侯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采取下策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久积的威势所胁迫啊!
4、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
5、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九、写作素材与点拨
1、写作素材: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角度点拨:①换个角度思维,你将获得对事物崭新的认识;
②奋力以赴方能无往不胜;③失败的路往往是自己铺就的
2、写作素材: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角度点拨:①善始还要善终;②打击人才便是自毁长城
十、文学常识
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都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